老伙计和他们的“新活计”

——成都中心局技改项目纪实
2019-05-24来源:中国邮政网

  5月8日的成都邮区中心局邮件处理中心,70多万件包裹蜂拥而入,尤其是薄小邮件特别多。但是,整个生产现场的分拣人员都有条不紊地处理着邮件。邮件从流水线上进进出出,工作人员没有半点慌乱。

  “要是以前,这样的邮件量可要把我们累惨喔,我们最怕这些薄小邮件了,一上机就容易被卡,一卡邮件处理就要被耽搁;现在好了,就算薄小邮件再多,我们也不担心了。因为分拣机可以把它们顺顺当当处理好。说起来,这一切都得益于我们的劳模马现良带着他的组员左其光、李玉山完成的技改项目。他们这个技改是真让我们轻松了许多。”当日,在生产现场的分拣员葛建英高兴地说。而在生产现场,马现良和他的技改小团队也向笔者回忆了这个技改项目前前后后的故事,也再一次展现了“小技改大功效”的作用。

  情况紧急

  “这里的邮件处理流水线刚安装上线时,分拣机处理包裹的速度还是很快的。从邮件分拣员到我们维护人员大家都好开心,觉得现代化高科技就是好。可是,运行没多久,流水线上转弯胶带机与供包机交合处就经常出现薄小邮件卡塞的现象,每天至少要发生1~2次这样的事情。只要邮件一被卡,就必须停机维修,一方面被卡住的邮件要取出来,另一方面分拣机的滚筒、轴、轴承等零部件很有可能会损坏。”邮件处理中心高级维修技工左其光这样回忆道。

  “那时候,每次一停机维修至少需要40分钟。如果是部件损坏,时间就耽误得更长。为了不耽误生产,我就想做一点技术小革新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作为综合维修二组的组长,马现良决定和左其光、李玉山一起来进行技术改造。

  其实,当时三个人也有点忐忑,毕竟这是个现代化的设备,以前也没有修过。“不试一下,怎么知道不行?”三人中最年轻又最喜欢挑战新事物的李玉山开始给大家壮胆。就这样,三个老伙计开始了他们的“新活计”,踏上了技改之路。

  漫漫攻关路

  说干就干!三人进行了分工,马现良作为技改总牵头,左其光负责机械部分,李玉山负责接电方面的事宜。但大家说好,分工不分家,遇到问题一起想办法,谁的主意好就听谁的。

  为了发现卡塞的根本原因,他们在现场蹲点观察,用手机摄像拍照,清晰地找出了原因——转弯胶带机与供包胶带机交合处缝隙偏大,薄小邮件在邮件堆积时,一旦处理不及时就会随着皮带摩擦传动和邮件互相挤压造成卡塞。

  熟悉机电维修的李玉山想到了一个主意,在交合处加一个电机和皮带,使邮件传输到交合处时保持平衡。但实践后发现一个问题,当运行在后面的包裹传输过来时会把交合处的皮带往前推,薄小的包裹很容易把皮带折叠过来,造成皮带机将包裹压烂的情况,况且加电机皮带的成本也太高,这样做不划算。

  那么,能不能加一个简单的材料作为挡条安装在交合处使接缝变小呢?大家决定按照这个思路开始尝试。他们先用钢板做成挡条再改成挡板以便更牢固。库房里堆积着的安装机器时候的废弃钢板正好派上用场。他们量尺寸,切钢板、调位置,再焊接到位。这些工作,他们都是在非生产时间、机器停休时完成的。就这样,经过一遍又一遍的调整和测试,他们终于完成了技改工作,在转弯胶带机与供包机交合处,利用两台机器间的落差,在缝隙中加装了一个用钢板制成的倾斜微弧形机械装置,并使其两侧紧贴上下胶带边缘,薄小邮件再也不会卡了。

  小技改大效用

  “之后,我们又连续观察了一个星期,期间邮件都不再被卡了,我们心里太高兴了!”

  高兴的不只是技改小组成员,生产现场的邮件处理人员同样感到高兴。“我们最怕机器卡了,耽误时间不说,邮件还有可能被损坏。机器每卡一次我们就有如临大敌的感觉。现在好了,再也不用担心了,挺感谢他们的。”分拣员程艳不住地夸赞。

  按照这个思路,他们对整个生产现场里的流水线上共20处存在同样问题的线体转弯机都进行了改造。这项看似简单的小技改却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效益。这项成本几乎为零的技改项目,为企业一年至少节约10万余元用于购买滚筒、轴、轴承、电机等零部件的成本。此项成果在今年年初被评为“2018年四川省邮政企业创新成果奖”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小技改小发明奖”。

  墙里开花墙外香,成都中心局的此次技改工作得到了行业内外的一致认可,邮政同行们纷纷前来学习,如武汉邮区中心局等单位就用同样的方法改造了他们的设备,就连生产厂商都将此项技术改造应用到他们后续研发的同类产品中,使众多企业获益。

  在荣誉面前,三个老伙计既高兴又有点害羞地各自表达了他们的心声。还有两年就退休的左其光说:“能用自己的心血和劳动为企业做点儿事,我挺开心!”李玉山表示:“我喜欢这种经过探索和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对我们邮政维护人员来说,技改永无止境。”这一项目的带头人马现良总结道:“这是我们团队的力量,荣誉已经属于过去,未来我们能为企业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张嫣